Page 157 - 金英新讲《老子想尔注》-在线阅读
P. 157

《老子想尔注》


            德是无心长的,不管好坏,什么心都没有,虚怀若谷,根本就不当回事,就叫
            天下谷。虚怀若谷了以后,无心了以后,德就足了,总说德要积得厚,德够使,


            不够使的话,道行是行不了的,是玩不转的。以德入道,以德来行道,德薄的
            话道是行不了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德是怎么积的呢? “天下谷,常德乃足”,心能够虚,能够无心,没有好
            心、坏心、纠结的心,什么心都没有,这个就积德,德就会积得很足,德够厚了,


            才能归于朴,朴就是根本。如果德不够的话,归于本朴,是归不上去的,本朴
            是需要德光能量的,需要你有很厚实的德光能量,你才能归于人之大朴,就这


            意思,才能归于朴。
                 这是 2007 年画的《无名之朴》,特别傻的一个小孩,特别憨,这就是无名


            之朴。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,积了很厚的德,本朴才能够出来。为什么人物傻
            傻的,因为她的光太足了,光太足了有足够的大智慧,根本不用后天的思维。


            假如一个人还很精明,说明这个人的光不够,德不足,德足了肯定就变傻了,
            变得本朴了是高级的生命。


                 朴散为器,圣人用为官长。
                 德一之炁未散叫朴,散开了叫器。元神用道器,则有统治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朴就是最原始的道的能量,如果做一个工具来说,它就散了。就像牛奶,

            刚挤出来的奶,没掺水,一掺水,原汁奶已经变得稀薄了。 “朴散为器”,本

            朴的能量,它如果作为一种工具了,它就从本朴里头分散出来了,就这意思。

                《注》:为器,以离道矣,不当令朴散也。圣人能不散之,故官长治人,能

            致太平。
                 朴做了器皿,已经离开道了,不应当让朴散掉。圣人能不让大朴散失,所

            以长官统治百姓,能让天下太平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3
   152   153   154   155   156   157   158   159   160   161   1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