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5 - 解庄子《南华经》
P. 275

物化者,一不化者也。安化安不化,安与之相靡,必与之莫多。狶


            韦氏之囿,黄帝之圃,有虞氏之宫,汤武之室。君子之人,若儒墨


            者师,故以是非相也,而况今之人乎!圣人处物不伤物。不伤物者,


            物亦不能伤也。唯无所伤者,为能与人相将迎。山林与,皋壤与?



            使我欣欣然而乐与!乐未毕也,哀又继之。哀乐之来,吾不能御,


            其去弗能止。悲夫,世人直为物逆旅耳!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,知


            能能而不能所不能。无知无能者,固人之所不免也。夫务免乎人之


            所不免者,岂不亦悲哉!至言去言,至为去为。齐知之所知,则浅矣。 ”



                 【解】


                 颜渊问孔子说:“我曾听先生说过:‘不要有所送,也不要有所迎。’


            请问先生,如何能使精神出入自如。”


                 孔子说:“古时候的人,随顺物化而内心安定不变,现在的人,



            内心世界游移不定而又不能随顺物化。随顺物化的人,必定内心纯


            一凝寂。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,安闲自得地跟外在环境


            相顺应,必定会与外物一道变化而不有所偏移。狶韦氏的苑囿,黄


            帝的果林,虞舜的宫室,商汤、周武王的房舍,都是他们养心好处



            所。那些称作君子的人,如儒家、墨家之流,以是非好坏来相互诋毁,


            何况现时的人呢!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。不伤害外物的人,


            外物也不会伤害他。正因为无所伤害,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


            相迎。山林啊,平原啊,都使我感到快乐!欢乐还未消逝,悲哀又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3
   270   271   272   273   274   275   276   277   2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