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0 - 金英新讲《老子想尔注》-在线阅读
P. 190
第三十五章、仁德
执大象,天下往。
道大无所不包,是个最大的虚象。如果能行大道,天下人都会响应。
《注》:王者执正法像大道,天下归往,旷塞重驿,向风而至。道之为化,
自高而降,指谓王者,故贵一人,制无二君,是以帝王常当行道,然后乃及吏民。
非独道士可行,王者弃捐也。上圣之君,师道至行,以教化天下,如治太平符瑞,
皆感人功所积,致之者,道君也。中贤之君,志信不纯,政复扶接,能任贤良,
臣弼之以道。虽存国,会不荡荡,劳精躬勤。良辅朝去,暮国倾危,制不在上,
故在彼去臣。
君王用大道治理国家,天下将自动归顺。远处偏僻地方的人们,也会望风
而至。道是从上到下地教化世界,道选了一个君王,不会选两个。所以君王应
当行道,惠及臣民。不但是修道的人行道,把君王抛弃了。水平最高的君王,
是以道为师,是行道的典范,以道教化天下,达到太平盛世,就一定会有祥瑞
出现,祥瑞是对法身功德的感应,能有祥瑞降临的,一定是个得道的君王。中
等贤明的君主,信道不坚定,需要有人扶持,能用贤良,臣用道辅佐,国家会
保全,但是不会太平,人们会疲于奔命。良臣早上走了,晚上国家就亡国了。
保全国家的主导权不在君,而是在贤臣。
《注》:所以者化逆也,犹水不㳅西。虽有良臣,常难致治。况群耶杂政,
制君讳道,非贱真文,以为人世可久随之王者。道可久弃捐,道尊且神,终不听人,
故放精耶,变异汾汾,将以诫诲,道隐却观。乱极必理,道意必宣。是以帝王
大臣不可不用心殷勤审察之焉。
为什么会这样,教化的方法反了,就像逝水不会向西一样。虽有良臣,国
家难得大治,何况朝中还有小人干政。诱导君王离德失道,攻击真正的道书,
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