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2 - 解庄子《南华经》
P. 232

悲夫!弟子志之,其唯道德之乡乎!”


                 【解】


                 庄子在山中行走,见到一棵大树,枝繁叶茂,伐木之人停在旁边


            却不去砍伐。问其原因,回答说:“没有地方可用。”庄子说:“这



            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。”. 庄子走出山来,留宿在朋友


            家中。朋友高兴,叫童仆杀鹅款待他。童仆请示说:“有一只鹅能鸣叫,


            有一只不能鸣叫,请问杀哪一只?”主人说:“杀不会叫的。”第二天,


            弟子向庄子问道:“昨天山中之树,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,



            今天主人之鹅,因不成材而被杀。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?”庄子笑


            着说:“我庄周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。成材与不成材之间,似


            是而非,所以不能免于受牵累。至于顺乎自然而无心之游就不是这样,


            既无赞誉也无毁谤,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,跟随时


            间的推移而变化,而不愿特意的做什么。时上时下,以天地和炁为



            准则,无心漫游于万物的起始。役使外物,却不被外物所役使,这


            样哪里会受到牵累呢!这就是神农、黄帝遵循之法则。 至于万物之情,


            人伦之理的学习就不是这样。聚合则分离,成功则成毁,刚直则受



            挫伤,尊贵则遭非议,有为就有亏,贤能就遭暗算,不肖就遭欺侮,


            怎么可能一定不受牵累呢!可悲呀!弟子们记住,只有道德是回归


            的故乡。”


                 【原文】




     230
   227   228   229   230   231   232   233   234   235   236   237